台湾光复前后,陈仪是如何在台湾推行去皇民化运动的?
日本自明治维新后,“不甘处岛国之境”,形成以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、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以图扩张的大陆政策。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对该政策的初步实施。因失败,清廷被迫割让台湾、澎湖,使其成为日本殖民地。
日本自明治维新后,“不甘处岛国之境”,形成以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、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以图扩张的大陆政策。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对该政策的初步实施。因失败,清廷被迫割让台湾、澎湖,使其成为日本殖民地。
最近这段时间,统一的进程快得让人眼前一亮。“十五五”规划刚刚把推进祖国统一列入重点议程,全国人大就迅速通过了设立“台湾光复纪念日”的决定,选在10月25日这一天。
今天的台海局势,很多人看着像突发的对峙,但其实是过去一连串选择和冲突的结果。到现在,两个岛内社会分裂、外部势力介入、历史创伤都还在影响现实。这篇里把脉从现在往回看,试着把关键节点串起来,把人物和事件的细节交代清楚。
当天上午10点,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主官陈仪,将第一号令传达给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。据当时的记者描述,安藤颤抖地拿起笔,在受领证上签下名字。其余日方代表都惨白着脸,低低地把头埋在胸前。
自赖清德就职以来,民进党当局顽固推行"台独"路线,公然叫嚣大陆是“境外敌对势力”,炮制所谓“17项策略”,全面限缩两岸交流,同时加紧勾连外部势力,挥霍民脂民膏,大幅增加军事预算,大搞“全民皆兵”,妄图“逼民谋独”、“以武谋独”、“倚美谋独”,已成破坏两岸和平的
2020年,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公布的一套45册《日本侵华战争军事密档》,让全世界重新看清了那场持续14年战争的真相——当多数人以为日军侵华是为了掠夺资源、占领领土时,这些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原始文件,用“民族消灭”四个字,揭开了比南京大屠杀更令人脊背发凉的阴
前两天刷到宋楚瑜先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视频,老爷子八十多岁了还站得笔杆条直,说起台湾历史时中气十足:"诸位可知?早在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施琅将军率领水师收复台湾时,当地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。"这段跨越时空的往事,听得人眼眶发热。
“皇民化”的提出是在1936年,但正式实施是在1937年,以该年7月总督府禁止报纸汉文栏为皇民化运动开始的标志,加上同期“七七事变”的爆发,使得台湾社会人心发生了相当大的震荡,日据时期台湾历史亦中此明显的划分为另一个阶段。所以一般地说,人们将皇民化运动时间定位